统一身份认证温大主页怀念旧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本科教学 > 教学动态 >

本科教学

教学动态

创新优化课程思政机制,携手铸造立德树人之路——温州大学成功举办《工程伦理》课程思政多元协同建设研究教学沙龙

作者:时间:2023年11月09日 14:27阅读: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浙江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创新优化课程思政机制,形成立德树人合力。11月8日下午,温州大学《工程伦理》课程思政多元协同建设研究沙龙活动,在北校区信息楼A307顺利举办。本次沙龙由温州大学教务处温州大学研究生院主办,由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温州大学瑞安研究生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育督导与教学评估中心)承办。温州大学瑞安研究生院院长兼研究生院副院长冯爱新、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衡孝庆、骆徽、孙秀丽,魏春艳、陈爱老师应邀作主题发言。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吴志敏出席本次活动并致辞。沙龙由项淳芳老师主持,来自全校的50多位教师参加学习。


沙龙伊始,冯爱新院长以《研究生科研能力与伦理素养达成实践》为题,探讨了研究生科研能力与伦理素养的需求,研究生《工程伦理》课程的建设历程、目标体系,以及面临的难点,同时提出了关于研究生《工程伦理》课程的改革思考。他特别强调了将工业硕士专业学位的伦理素养与思政素养有机结合,将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贯穿于系列课程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领悟到伦理素养与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促使他们在同伴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成长。最后,他呼吁在场的教师积极参与讨论,为工程理论课程的发展添砖加瓦。

12799

衡孝庆教授的主讲题目为《工程伦理案例教学》,他以食品工程案例中的预制菜为例,阐释了食品工程与市场经济之间的风险、信任与责任关系。通过分析化学工程案例中的DDT,他探讨了科技的局限性、有限性,以及科技应用的滞后性,同时强调了科技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冲突。此外,他以网络和信息工程中的典型案例棱镜门事件为例,深入剖析了大数据和信息时代中的个人隐私问题,涉及信息时代中的“贫富差距”、信息权利、数据滥用、虚拟社会和数字身份、实名制等重要议题,为工程伦理教育的案例教学设计提供了坚实支持。

13DC9

魏春艳老师以《大工程观视域下工程伦理教育路径研究》为题,深入阐述了“大工程观”的本质和内涵,并以此为视角探讨了工程伦理教育的路径。她提出构建协同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引入宏观伦理,促进交叉融合;加强继承创新,推进本土转化等三条具体路径,为新工科工程伦理教育提供了思路,从“越界”到“跨界”,从“配合”到“融合”,从“一元”到“多元”,从“协助”到“协同”,为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思路。

18067

孙秀丽老师主讲的题目为《高校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四大维度》。她从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难题出发,提出了四个维度:深度、精度、厚度和温度,用以挖掘思政元素。她还强调思政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中的具体担当,包括育人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与专业课教师一同育人,以达成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骆徽老师的主讲题目为《<自然辩证法>的思政育人功能与路径》。他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和翻转课堂的方式,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强调了密切结合课程的专业知识要点,确保思政元素的自然引出,实事求是地把握尺度,建立具有说服力的逻辑关系,以实现思政育人的目标。

13904

陈爱老师主讲的题目为《面向工程人才培养的伦理教育思考》,她围绕工程人才培养目标与伦理要求,针对工程伦理教育所面临的困境,从思政课的视角深入分析了工程伦理教育与思政课教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演讲中,陈爱老师不仅提出了工程伦理教育融入工科专业思政课教学的改革思路,还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多个角度对工科专业思政课教学改革进行系统探讨。这一研究为工程伦理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此次沙龙引起了在场教师的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各位老师就“《工程伦理》课程思政多元协同建设”的发展思路和建设前景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大家一致表示,要积极投身课程思政建设,实现思政渠道从“单课程”向“全课程”的转变,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以实现专业育人与思政育人的一体化目标。

(通讯员:魏春艳、孙秀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