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身份认证温大主页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马院 >

首页

媒体马院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东湖评论:铭记抗战历史 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作者:时间:2025年08月04日 14:14阅读:

“百团大战的历史壮举,充分展现了我们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充分展现了党领导的人民战争的磅礴力量。要讲好抗战故事,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7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时再次强调传承抗战精神的重要性。十四载浴血抗战,不仅是民族生死存亡的悲壮抗争,更锻造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丰碑。铭记抗战历史,传承爱国主义精神,正是每一个中华儿女赓续民族血脉、开创时代新局的必然要求与光荣使命。

一、厚植历史记忆,筑牢认同根基

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根基,真实而庄重地铭记历史,是维护民族认同不容撼动的底线。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战争。回望这段历史,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到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爆发;从淞沪会战的浴血鏖战、南京大屠杀中逾30万同胞惨遭屠戮的骇人暴行,到日军实施“三光政策”、细菌战等一系列反人类罪行,中华民族承受了空前的苦难。抗战期间,中国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人,930余座城市被侵占,直接经济损失按当时币值估算高达1000亿美元……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山河破碎、家国蒙难的泣血见证。然而,面对国家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华民族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从白山黑水到西南边陲,从繁华都市到偏僻乡村,亿万中华儿女面对强敌,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不分地域、阶层与党派,用血肉铸就了这场伟大胜利。正是这些不容篡改的历史细节,以其无可辩驳的真实性和强大的情感冲击力,不断强化“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的根脉认知,为民族认同注入深沉而持久的力量。唯有不断厚植这段记忆,让历史的真相深入人心,让历史的教训警钟长鸣,方能构筑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不可摧的根基。

二、弘扬抗战精神,砥砺爱国自觉

在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孕育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抗战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抗战精神的深刻内涵,彰显了其作为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精神财富的特质。抗战精神,具有跨越时空的永恒价值,在新时代依然熠熠生辉。无论是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写下“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请战书,还是戍边官兵在喀喇昆仑用生命捍卫界碑,都生动延续着抗战精神,成为新时代爱国主义的鲜活写照。在和平发展的今天,弘扬抗战精神,关键在于立足新时代语境,深刻把握其时代内涵,将其转化为每一个公民内在的爱国自觉。这就需要引导公民将这份精神融入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各自岗位上恪尽职守、精益求精,以敬业奉献诠释爱国;在社会生活中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做到理性表达、合法行动;积极投身社会公益和国家建设,在服务奉献中实现价值。当每一个体都能将这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具有高度自觉性的爱国者、建设者和守护者,爱国主义精神便获得了最深厚、最持久的生命力。

三、深耕教育实践,涵育行动担当

精神传承,重在践行。爱国主义精神的赓续,最终系于年轻一代的力行担当。要使其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必须深耕教育领域,引导青少年将爱国情怀切实转化为具体行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这要求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打破壁垒,凝聚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合力,贯穿青少年成长始终。家庭是涵养爱国情怀的起点。父母长辈的言传身教、优良家风的无声浸润,连同代代相传的家国故事,能悄然于孩子心田播撒爱国的种子。学校作为系统育人的主阵地,则需将爱国主义教育系统融入课程体系及校园文化之中,使之贯穿从幼儿启蒙、中学使命教育直至高学段报国志向培养的全过程,从而让历史温度可感、精神力量可触、责任担当可知。社会是实践育人的大课堂。遍布全国的抗战纪念场馆、革命遗址和历史遗迹,是开展沉浸式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而社区服务、志愿服务、国情考察等多样化实践活动,则为青少年将拳拳爱国心转化为奉献社会、建设国家的具体行动提供了广阔舞台。当教育链的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协同发力,当课堂所学与社会所践深度融合、相互印证,爱国主义精神才能真正融入青少年的血脉,内化为“强国有我”的坚定信念,外化为投身民族复兴伟业的自觉行动与坚实担当。

烽火硝烟虽已远去,但那段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民族记忆,早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站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上,唯有让伟大的抗战精神薪火相传、历久弥新,让爱国主义的旗帜在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高高飘扬,在脚踏实地的奋斗中代代相传,方能真正做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以砥砺前行的姿态续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崭新篇章。

注:本文系2025 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教研项目高校“行走的思政课”的素材挖掘与实践路径研究(sbq2025001)的部分研究成果。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刘彦茜 孙秀丽(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编:丁玥

原文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5985425072465803813&item_id=15985425072465803813&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友情链接